400 991 0880
正睿咨詢集團
免費電話:400 991 0880
專家熱線:13922129159
(微信同號)
固定電話:020-89883566
電子郵箱:zrtg888@163.com
總部地址: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68號(廣交會)中洲中心北塔20樓
訂單潮涌:“一船難求”現狀直擊
在中美經貿關系出現積極變化的當下,中國企業迎來了一波久違的繁榮景象。自《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》發布后,蘇州貝昂智能聯合創始人章女士的手機就被美國客戶的電話“打爆”了。像貝昂智能這樣主營空氣凈化器、殺菌消毒儀器等產品的企業,20%的市場份額來自美國。此前,由于“對等關稅”以及之前關稅的疊加,產品出口美國的稅率一度高達175%,基本處于虧損狀態。而此次關稅下調的消息傳來,美國客戶們紛紛急切地詢問價格、下單并要求盡快發貨,這讓章女士應接不暇。
貝昂智能并非個例,從深圳的綜合性國際快遞物流服務平臺深圳市一代國際物流(集團)有限公司的反饋來看,其創始人凌先生在聲明發布后,一天就接待了三四十位客戶,上游跨境電商企業迫切想了解新的物流成本和稅率組成,以便進行產品定價調整。
訂單的激增帶來了出貨需求的爆發,然而此時“一船難求”的問題卻如同一堵高墻,橫亙在企業與市場之間。“現在一船難求”,章女士在著手找船公司訂艙時無奈地發現,原本就緊張的海運運力在這波訂單潮的沖擊下更加捉襟見肘。
這種“一船難求”的現象在多個領域表現得極為明顯。在集裝箱船市場,受市場需求不斷上升,運力增速有限等多重因素影響,集運價格居高不下,租船市場價格持續走高。據百運網數據,6月4日成交的8500TEU的定期租金,已從去年同期的1.5萬美元/天漲至6.5萬美元/天。第三方機構Sea-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,在船期延誤高峰的2月份,全球集運市場因船期延誤折損運力約280萬TEU,約占全部運力的12%。即便集運市場在不斷加大運力投入,但短期內仍看不到運價下降的跡象,“一船難求”的境況依舊嚴峻。
汽車運輸船領域同樣如此。隨著中國汽車出口量的屢創新高,2022年全年出口311.1萬輛,同比增長54.4%,2023年1-11月,出口441.2萬輛,同比增長58.4%。在持續增長的汽車海運需求下,汽車運輸船這一曾經的航運小眾市場近年來運價一路高漲,出現了“一船難求”的現象。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,2020年年中,6500車位汽車運輸船一年期租金僅1萬美元/天,到2023年1月達到了創紀錄的11萬美元/天,不到3年時間翻了逾10倍。
“一船難求”使得貨物運輸時間大幅延長,很多企業原本計劃短期內出貨的訂單,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船只,不得不推遲發貨,這不僅可能導致企業面臨違約風險,還可能讓客戶滿意度下降,影響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。而且,運輸成本也因船只的稀缺而大幅攀升,一些航線的運價甚至上漲了數倍,這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,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。
需求與運力失衡:成因深度剖析
(一)關稅調整刺激需求
中美關稅的調整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,激起了層層漣漪,對中國企業出口訂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根據《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》,美方取消了共計91%的加征關稅,中方也相應取消了91%的反制關稅,美方還暫停實施24%的“對等關稅”,中方也同步暫停實施24%的反制關稅。這一系列關稅調整舉措,極大地降低了中國企業出口美國的成本,刺激了美客戶的采購欲望。
以電子行業為例,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數據,2024年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對美出口因關稅平均增加成本約23.6%,其中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關稅一度高達125%。此次關稅從125%驟降至10%后,某頭部手機制造商測算,單臺手機出口美國的關稅成本從150美元降至12美元,直接帶動毛利率提升6.8個百分點。這使得該企業的產品在美國市場更具價格競爭力,刺激了美國客戶增加訂單量。據該企業透露,其訂單量相比關稅調整前增長了50%。
在機械制造領域,同樣受益于關稅調整。農業機械行業的約翰迪爾(JohnDeere)中國分公司負責人表示,關稅從34%降至3.06%后,其出口美國的聯合收割機單價降低約18萬元,預計2025年在美國市場份額將從當前的7%提升至12%。建筑機械行業的三一重工披露,其履帶式挖掘機關稅減免后,在美國市場定價較卡特彼勒同類產品低25%,已成功獲得美國西海岸三大港口基建項目訂單。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,2025年1-5月中國工程機械對美出口額同比激增237%。
紡織服裝行業也不例外,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,棉制針織襯衫關稅取消后,出口美國的單件成本下降0.8美元,相當于毛利率提升5.2個百分點。申洲國際集團已宣布將節省的關稅資金投入數字化印染車間建設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紡織服裝對美出口額環比增長41.3%。
(二)全球航運運力限制
全球航運運力在面對突然增長的需求時,顯得力不從心,這背后有著多方面的深層次原因。船舶制造本身是一個長周期行業,船舶制造周期長達2-3年,從訂單簽約到最后交船,時間跨度一般在16-36個月。以散貨船為例,一般船型從開工到交船大約10-12個月;原油輪一般船型從開工到交船大約12-14個月;集裝箱船一般船型從開工到交船大約14-20個月;汽車滾裝船從開工到交船大約18個月;大型LNG運輸船從開工到交船大約24個月。這就意味著,當市場需求突然增加時,船企無法在短時間內大量交付新船,以滿足市場需求。
在新船交付緩慢的同時,疫情對全球航運業的沖擊也不容小覷。疫情導致港口擁堵,船舶周轉效率降低。在疫情期間,許多港口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,導致碼頭工人減少,港口吞吐能力下降。滾裝船的裝卸過程需要大量工人,因此受影響更大。據統計,疫情爆發以來,滾裝船在港運力明顯增加,靠港次數下降,船舶周轉能力下降。以2020-2021年為例,全球主要港口的擁堵情況導致船舶平均在港時間延長了3-5天,這使得船舶的實際運營效率大幅降低,進一步減少了有效運力。
而且,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也對航運運力產生了影響。國際海事組織(IMO)提出了一系列碳減排目標和措施,如要求新造船滿足更高的能效設計指數(EEDI),現有船舶要符合現有船舶能效指數(EEXI)和碳強度指標(CII)。許多老舊船舶為了滿足這些環保要求,需要進行改裝或升級,這不僅增加了運營成本,還可能導致船舶在改裝期間無法投入運營,從而減少了市場上的有效運力。根據VessValue在2022年初的統計,現役船隊中僅有21.7%的船舶符合EEDI和EEXI法規,這意味著大部分船舶需要進行改造,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運運力的增長。
關聯企業的連鎖反應
(一)生產端:產能與成本的雙重考驗
訂單的暴增對于關聯企業的生產端而言,猶如一把雙刃劍,帶來了機遇的同時,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。企業為了滿足突然增長的訂單需求,不得不擴充產能,這就使得它們面臨著一系列棘手的問題。
人力短缺是首要難題。企業需要在短時間內招聘大量熟練工人,然而,勞動力市場的供應往往無法迅速跟上企業的需求。以某電子制造企業為例,其在訂單激增后,計劃在一個月內招聘500名一線工人,但實際招聘到崗的人數僅為200人,這導致生產線無法滿負荷運轉,生產進度受到嚴重影響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企業不得不提高薪酬待遇,提供額外的福利,如加班補貼、住宿補貼等,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人力成本。
設備不足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。當訂單量超出原有設備的生產能力時,企業需要購置新的生產設備。但設備采購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,而且設備的安裝、調試和人員培訓也需要時間。某機械制造企業為了滿足新增訂單需求,購買了一批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,然而從設備到貨到正式投入生產,花費了近3個月的時間,在此期間,部分訂單不得不延期交付。
原材料供應同樣不穩定。隨著訂單的增加,對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幅上升,這可能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,供應短缺。在光伏行業,由于訂單增多,對多晶硅等原材料的需求激增,導致多晶硅價格在短時間內上漲了30%,許多光伏企業面臨著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的壓力。而且,一些原材料供應商的產能有限,無法及時滿足企業的需求,這也影響了企業的生產進度。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就因鋼材供應商無法按時足量供貨,導致生產線間歇性停工,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。
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,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。盡管訂單量增加了,但成本的上升壓縮了利潤空間,企業的盈利能力面臨嚴峻考驗。如果企業不能有效應對這些問題,可能會陷入生產困境,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。
(二)物流端:運輸困境與物流成本飆升
在物流端,“一船難求”帶來的運輸困境給關聯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。貨物運輸困難成為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,由于船只稀缺,許多企業的貨物無法及時運輸,只能積壓在倉庫中。這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倉儲空間,增加了倉儲成本,還可能導致貨物損壞、過期等風險。某服裝企業原本計劃在銷售旺季前將一批新款服裝運往美國市場,但由于找不到合適的船只,貨物延遲了一個月才發出,錯過了最佳銷售時機,導致這批服裝的銷售額大幅下降。
船運價格的大幅上漲更是讓企業苦不堪言。在“一船難求”的市場環境下,船運公司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,不斷提高運價。據統計,部分熱門航線的運價在短短幾個月內上漲了2-3倍,這使得企業的物流成本劇增。對于一些利潤微薄的企業來說,高昂的物流成本甚至超過了貨物本身的價值,導致企業虧損經營。某玩具企業出口到美國的一批玩具,物流成本從原來的每件5美元上漲到了15美元,而該批玩具的利潤每件僅為10美元,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這筆訂單幾乎無利可圖。
為了應對運輸困境,部分企業嘗試采用陸運、空運等替代方案。然而,這些方案往往效果有限。陸運雖然靈活性較高,但運輸量相對較小,運輸時間較長,而且在跨國運輸中還可能面臨通關手續繁瑣、運輸路線不穩定等問題。空運速度快,但成本極高,是海運成本的5-10倍,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,空運只能作為緊急情況下的無奈選擇,無法大規模應用。某電子產品企業在海運受阻后,嘗試通過空運將貨物運往美國,但高昂的空運成本使得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下降,銷量也受到了影響。
物流端的困境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短期運營,還可能對企業的長期戰略布局產生深遠影響。一些企業可能會因此重新評估供應鏈的穩定性,考慮分散生產基地,減少對單一運輸方式的依賴,以降低物流風險。
關聯企業年度經營計劃調整要點
(一)市場與行業分析的動態更新
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,關聯企業必須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,持續跟蹤關稅政策、航運市場動態等關鍵因素。關稅政策的調整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本和利潤空間,航運市場的動態則關乎企業的貨物運輸和供應鏈穩定性。
企業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機制,及時獲取最新的數據和信息。可以通過訂閱專業的行業報告、參加行業研討會、與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等方式,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態勢的變化。例如,關注行業協會發布的進出口數據、研究機構對市場趨勢的預測報告等,以便及時調整企業的市場策略和產品定位。
(二)目標設定的彈性與務實
制定年度經營目標時,企業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自身的實際情況。運力緊張和生產能力的限制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按時完成訂單,市場波動也可能影響產品的銷售價格和銷量。因此,企業應避免設定過于剛性的目標,而是要留有余地,設定具有一定彈性和可調整性的目標。
企業可以采用滾動預算的方式,根據市場變化和實際執行情況,定期對目標進行評估和調整。在設定目標時,要結合自身的生產能力、庫存水平、資金狀況等因素,確保目標既具有挑戰性,又切實可行。例如,如果企業預計在某個時間段內可能面臨運力不足的問題,可以適當降低該時間段內的出貨目標,同時加強與船運公司的溝通協調,爭取更多的運力支持。
(三)策略制定:多元化與風險對沖
為了降低對單一船運方式的依賴,企業應從多個方面實施多元化發展策略。在供應鏈方面,企業可以與多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,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;在運輸方式上,除了海運,還可以嘗試鐵路運輸、公路運輸、內河運輸等多種方式,根據貨物的特點和運輸需求,選擇最合適的運輸方式組合。
企業還可以開拓新興市場,分散市場風險。通過對不同地區市場的深入研究,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、政策法規和文化背景,制定相應的市場進入策略。例如,一些企業在鞏固美國市場的同時,積極開拓歐洲、亞洲等其他地區的市場,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,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。
(四)計劃執行與監控的強化
建立高效的計劃執行機制是確保年度經營計劃順利實施的關鍵。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,負責監控訂單執行和物流運輸的全過程。小組成員應包括銷售、生產、物流、財務等部門的人員,形成跨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,及時溝通和解決問題。
運用信息化系統實現對訂單和物流的實時跟蹤,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。通過信息化系統,企業可以實時掌握貨物的位置、運輸狀態、預計到達時間等信息,及時發現和解決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。例如,當發現貨物運輸延誤時,企業可以及時與客戶溝通,協商解決方案,避免因延誤導致的客戶投訴和損失。同時,企業還應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機制,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提前預測和評估,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,確保企業在面對風險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,降低損失。
把握機遇,應對挑戰:咨詢為您導航
“一船難求”的現象給關聯企業帶來了諸多挑戰,但也蘊含著發展的機遇。在這個關鍵時期,制定科學合理的年度經營計劃顯得尤為重要。如果您在制定年度經營計劃的過程中遇到了困惑,不知道如何準確把握市場動態、如何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、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,歡迎隨時聯系我們。作為專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咨詢顧問,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知識,能夠為您提供全面、深入的咨詢服務,幫助您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找準方向,制定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年度經營計劃,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上一篇:暫無
關注正睿官方微信,獲取更多企業管理實戰經驗
預約專家上門診斷服務
正睿咨詢官方視頻號
金濤說管理視頻號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廣州正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:網站部分素材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刪除。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1254號 粵ICP備13009175號 站點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