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 991 0880
正睿咨詢集團
免費電話:400 991 0880
專家熱線:13922129159
(微信同號)
固定電話:020-89883566
電子郵箱:zrtg888@163.com
總部地址: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68號(廣交會)中洲中心北塔20樓
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,中國的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,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但是,制造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已過,制造業的冬天伴隨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后危機時代已悄然來臨。今年中國制造業面臨的窘況較之2008年的寒意更甚,國內各地中小企業倒閉潮紛紛涌現,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已走到了十字關口,可謂內憂外患,形勢十分嚴峻。
正睿咨詢多年從事制造業管理咨詢工作,對制造業的發展尤為關注。就目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外部環境,進行分析總結得出中國制造業五大外患。
中國制造業外患一、從蜂擁投資到產業轉移
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,是經濟規律使然,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。改革開放的閘門洞開,中國本土大量廉價的勞動力,加上地方政府的“超國民待遇”,導致制造業的生產成本較低,外資洶涌而入。如今隨著中國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上漲,制造業開始向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轉移。中國的產業轉移,在國際層面上是中國的制造業開始向生產成本更低的東南亞、南亞以及中東等地區轉移;在國家層面上是由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內陸地區轉移。珠三角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,產業轉移的壓力更是巨大,廣東省2009年提出的“雙轉移”是產業轉移在區域上的表現。產業轉移對中小企業資金、技術、成本等挑戰很大,但不管企業愿意與否,產業轉移的步伐早已開始。
中國制造業外患二、從成本優勢到微利時代
改革開放初期,中國制造業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,土地成本很低,政府有很多的優惠政策等。當時制造業的成本低,利潤空間較大,“中國制造”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價格優勢,中國一躍而成為“世界工廠”。但如今中國制造業的黃金發展期已過,真正地進入了微利時代。“中國制造”在世界上成了“低端廉價”的代名詞,技術含量很低,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的優勢行將消失,現在制造型企業的利潤率普遍只有10%左右,有的甚至更低,大量的中小制造型企業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。
中國制造業外患三、由粗放式生產到產業升級
中國很多的中小企業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,粗放式的生產和管理是其原始基因。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,必然要求企業進行產業升級,這也是時代發展的主題。產業升級,主要是指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。產業升級的核心是管理升級,即在管理上通過標準化、專業化和信息化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向產業鏈的上游進軍,真正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。
中國制造業外患四、由供不應求到產能過剩
改革開放初期,由于市場長期處于“饑餓”狀態,屬于賣方市場。現在出現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是連續幾年來投資過快增長,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模式不合理。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,中國政府用四萬億的“天量投資”無疑給中國疲軟的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。雖然短期內刺激了中國經濟的增長,卻導致很多行業產能嚴重過剩。現在中國的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已有目共睹,甚至在高鐵、太陽能,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也因為瘋狂投資、不重視技術研發等原因而導致產能嚴重過剩。
中國制造業外患五、由發達經濟到新興經濟
英國《經濟學家》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:第一梯隊為中國、巴西、印度和俄羅斯,也稱“金磚四國”;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、韓國、南非、波蘭、土耳其、埃及等“新鉆”國家。在世界經濟動蕩的形勢下,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很大。
什么是新興經濟呢?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。正睿咨詢所理解的新興經濟一定是代表歷史發展潮流的,是綠色環保的,與信息化、高科技化等緊密相連的。正睿咨詢金濤教授認為,在中國中小企業生存異常艱難的情況下,如果政府救市的話,也一定會救值得救的企業。那么,哪些是值得救的企業呢?一定是新興經濟式的企業。中國制造業在五大外患下要尋求發展和突破,具備大環境下清晰的視角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,提升制造型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才有機會在惡劣環境下立足。
關注正睿官方微信,獲取更多企業管理實戰經驗
預約專家上門診斷服務
正睿咨詢官方視頻號
金濤說管理視頻號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廣州正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:網站部分素材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刪除。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1254號 粵ICP備13009175號 站點地圖